close

今天去聽了交大的前衛設計,
其實,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,有一種回到大一修的"設計史",
然而,我比較想要跟小翁教的"當代設計思潮"一樣,
用很多很多的閱讀資料,在課堂上進行辯論和討論,
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,如果單就播放PPT,介紹設計沿革,
我想,買書或網路找一下,就會有一大堆資料了!
想到了那時看了很多女性主義與設計資料,
更讓我佩服小翁這位老師!

在Design for Society, Nigel Whiteley一書中,
我所負責的範圍,就是:

-Feminist Perspectives 女性主義觀點-

[Critiques of patriarchy]
    -父權之下的產物:
 1960末,如果設計是一種對社會的表達,那麼這個社會是一種父權,且反映男性優勢。
 1960末~1970初,社會越來越多關於性別評論出版-Kate Millett’s Sexual Politics(1969)、
     Eva Figes’ Patriarchal Attitudes(1970)……,關心婦女在社會及政治上的地位。
 Ann Oakley’s Housewife(1974),暴露婦女在社會的角色,多屬家務。
 1980初,對女性主義來說是一個困境,由兩個地方為關鍵處,一為美國,另一為英國
  
-英國:
     (1)Ruth Schwartz Cowan’s More Work for Mother: Thee Ironies of Household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Technology from the Open Hearth to the Microwave (1983)
     (2)Caroline Davidson’s A Woman’s Work is Never Done: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A Histroy of Housework in British Isles 1650-1950(1982)
    -兩者皆主張家務與科技產品的改善之關係
  
-美國:
      Dolores Hayden’s The Grand Domestic Revolution: A History of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 Feminist Designs for American House, Neighbourhoods and Cities(1981)
 1980s為女性在建築、設計團體上的一大改變、進步
   (1)WDS:Women’s Design Service
   (2)WEB:Women and Built Environment
   (3)WEN:Women’s Environmental Network
 當女性評論設計日愈重要,其相關書籍亦增加,但如:FAN(Feminist Arts News)流通量卻很少
 設計應是遍佈於我們生活,然在父權社會下的女性,卻無法有影響力的生產及反應需求
 設計應被學習,它能告訴我們居住的社會,設計是一種文化產品
 設計相關書籍,常是描寫男性設計師(star designers),而女性則是在流行趨勢的書籍中出現
 Buckley:設計史學家應平等且有影響的描述當代設計
 檢視exchange-value(交換價值)和use-value(使用價值),從女性觀點通常為後者(如:鍋子壞了),顯示不合理的功能表現
 
[Gender stereotyping]
 ※市場導向→廣告→科技產品→服裝→玩具
 在父權社會下,女性常被視為次等品
 在性別刻板中,廣告的描繪顯而易見
 產品的意涵,是決定於社會、文化……;而廣告是喚起人們對產品價值的提升
 設計常被限制於一種「問題-解決」活動,但產品在消費者社會中並不是如此
 有些商品是企圖影響生活型式,來獲得最大的市場效益(ex.可口可樂)
 產品本身並無性別差異,因廣告之包裝而被給予性別之刻板印象
 以刮鬍刀為例,用幾點特徵(如:形式、顏色、材質)來區別男女用之不同
 女性刮鬍刀引起青少女倣效,女性主義學者認為如此是增加女性的勞動力
 女性刮鬍刀在設計和型式上的刻板印象,如:簡單圖案、毛茸茸動物和花,是不被一般接受的,除非像「百齡」品牌,引發之流行趨勢
 女性服裝設計,並不完全為了女性穿著舒適,而是滿足男性視覺感官
 女性服裝不僅是視覺形象,也是一種身體行為的代表;限制了身體移動力的便利性
 性別刻板滲透至兒童服裝,男女童在服裝上所扮演角色與成人相去不遠
 玩具是一種成人世界刻板印象的縮小圖(男:Action Man;女:Barbie)
 從市場導向,就是一種刻板印象,故公司只好依循此模式來進行設計
 
[Women as users]
 
※對女性使用者之不友善設計→探討→科技之使用者
 就女性為使用者而言,有些設計是極不良的,而導致身體部位受傷
 許多商品被設計為滿足「男子氣概」之型態
 產品設計主要是由(1)男生for女生(2)男生for男生,如此使女性容易身心傷害
 設計師應考量女性先天差異,而設計出符合「平均女性」之機件
 提出兩種說法,為何男性設計師,對女性為使用者麻木不仁?
(1) 忽視女性在社會上地位、角色
(2) 假定女性應以家庭為主;男性則在科技上有所成就
 男性喜好在象徵權力、控制的科技上,而事實上,女性也可以勝任
 
[Women as providers]
 ※家務→情感→家電產品之設計
 某些產品的出現,是為了減少主婦家務負擔,實際上卻增加
 主婦工作時間由70hrs/week上升至77hrs/week
 家務是一種情感旅程,及對家庭或家庭成員之愛的表現
 從1960s假日外出用餐,改變了許多餐廳型式,以滿足消費者
 一些家電極速推出,企圖提供「廚房必須」,而造成混亂局面
 微波爐在廚房家電中,是增加女性工作負擔。因其便利性,而使得家人用餐時間分岐,無一致性
 
[Style and gender]
※對女性不友善的科技產品→人因→soft styling→熨斗原型
 女性主義學者提出消費性產品,尤以科技產品,其設計對女性使用者是不友善的。
 男性的產品多半被考量較多人因,而女性卻較少,因為“more feminine,and is poorly made ”
 設計在DIY產品上,亦無一定標準
 近年來,設計開始反男性為主之型態,而開始注意以女性為主的“sonserial”、“soft”,強調女性元素
 “soft styling”被認為是一種較表面的美學,並忽略女性議題,實際上是包含三因素:ergonomics、psychological and psycho-social
 Bruce以熨斗原型設計,來說明男女設計師對於設計之著重點
 
[Designing with “ tacit knowledge ”]
 解釋什麼是“tacit knowledge”
 ‘Tacit knowledge’is knowledge‘we know but cannot tell’;it is intrinsically non-verbal,is derived from experience,and often mak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oing somrthing in satisfatory manner,and doing it well.
 解釋男女設計師對於“tacit knowledge”之差異(男:visual;niceties of abstract form;女:object’s use/or meaning )
 女性設計師也曾跨足男性設計圈
 
[Designing in a man’s world]
 工業設計是男性的世界
(1) 以設計領域男女比率來比較
(2) 實際在業界之工業設計之男女設計師比率
 在1990s後期,女性設計師在工業設計人數逐漸增加。(因兩方面的改變)然女性在以男性為優勢的環境工作,仍有些不平等的對待
 在DIG(Design Innovation Group)調查指出,工業設計多由男性設計師去聯絡相關工程師
 男性設計師及其優勢,可有無限精力去實行與客戶之溝通,而女性設計師多半是工作與家庭兩頭燒
 
[The culture of design]
 ※設計文化→環境與設計之關係→社會需求
 設計文化如同「企業」一樣,在激烈競爭下,賺取更多的金錢,而年輕設計師在企業文化下野心勃勃;女性則拒絕這樣的價值觀
 女性在工業設計專業上不顯眼,而致於無法發揮相當的影響力
 環境與設計是互相影響的關係
 男性設計原由「人」出發,後改由「顧客或消費者」為出發點
 在消費者大眾主義下,消費者表達出自己的偏好,也因此對「好設計」直截了當的定義
 設計師並非完全以市場標準為優先,但卻要考量大眾對設計師的期待
 在以男性為優勢下設計出的百貨公司,對女性、小孩之不便
 Fitch認為應糾正對女性之負面描述;男女在優勢領域的不同
 
[Design for children]
 ※社會型態改變→嬰兒用品改良→社會道德與設計
 因近十年來整個消費型態之改變,使市場開始注意女性需求,而相關之嬰幼兒產品設計也隨之增加
 以嬰兒手推車為例,說明女性的“tacit knowledge”,指出在過去以男性主導之設計的不合理性
 “tacit knowledge”亦開始被使用於其他嬰幼兒相關,然而,這些設計其產品費用卻不考量經濟因素
 以奶瓶為例,說明其改良成果<Avent>
 除奶瓶外,Avent亦設計女性哺乳用品之類的相關產品,並進行相關的研究、開發
 以一般產品VS嬰幼兒產品其R&D費用,最終取決於社會道德面上
 某些人認為政府可實行借出系統,來提供嬰幼兒推車之短期使用,而未考量到某些層面因素
  (1)economic(2)political(3)social(4)commercial
 
[Alterative creiteria]
 以車子設計為例,說明男女設計師之設計目標不同
 由家用汽車設計,擴大成大眾交通運輸設計
 男性的設計論點與「標準」緊密著
 女性認為應鼓勵或創造渴望,使產品能實踐它
 設計的想法不該是標準,而是應考量相關設計議題
 
[Socio-spatial perspectives]
※百貨公司→托兒所→住家設計
 在許多百貨公司中,開始提供一種“socio-spatial”設計
 提供像哺乳/換尿布地方,或許並非每個人都需要,也可能會大大減少銷售的空間
 托兒所的供給,意指父母與小孩暫分離;然而卻也是提供一個社交空間(尤指女性)
 在一些較老舊的市中心的其他社區設施,亦提供社交的機會
 以上的社交行為對低收入戶或其他社階較低的勞工,可能是一種劣勢。設計的指導方針需試著解決
 托兒所的供給,除描述女性議題,也說明我們社會、文化對幼兒照顧的態度
 對女性而言,住家及住宅區的相關設計,是更進一步的“socio-spatial”
 在美歐地區,核心家庭漸成重心;然而,「家,就是城堡」,隔離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(尤指女性)
 廚房的擺設位置,影響女性與人之互動
 以實例說明現代社會,在空間組織對女性的不友善設計
 住屋對兒童之相關設計,不需要被「標準化」,卻需要「合理化」
 重申對婦女、兒童不友善的空間設計,應被重新設計或禁止
 
[Symptoms or cause]
 設計的解決方法,不該「維持現狀」。舉“性騷擾”為例,其解決的方法,與社會文化因素有關
 設計自身的意涵,在於權力、控制及定義新的可能性,女性應從位階認知來批判設計,使自己成為使用者、實踐者來創造新的可能
 一個主要的產品設計問題:沒有專為女性設計的製造商,只有一些小型合作社
 可預見的是,女性設計師、評論者,僅小規模改變市場導向設計;大體而言,還是以男性主導市場需求,而快速商品化
 消費者主義之設計趨勢是根深柢固,市場、產品還是有著性別刻板印象
 議題:女性主義與消費者主義在市場、社會始終不同義
 
[Postscript]
 Nigel Whiteley看似一個反設計的作者,然再讀完此篇,才發現其實他是反對以消費者主義設計為出發點,設計應考慮更多的社會、文化因素

 

決定把當時報告的概要貼出來,算是跟前衛設計說再見吧!
我想,整個設計史上,我鍾愛的還是在"女性"和"設計"上(真是狹隘的範圍啊),
不過,我原本想走的路,就不著重於大眾設計,
只是想反思設計,反思一些我們過去認為理所當然的事......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daanita 的頭像
    idaanita

    不負責的文字慾

    idaani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